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摸清生态家底 守护绿水青山-甘肃省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综述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1-01-30    作者:admin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国统一部署开展的重要国情调查,也是全面摸清生态环境家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甘肃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始终坚持高点站位,把污染源普查工作作为精准研判当前环境形势,摸清生态环境家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科学支撑,按照全面过硬原则,早谋划、细部署,真抓实干,系统开展全省境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调查。

领导重视抓落实,摸清家底夯实发展基础

2017年以来,甘肃省近万名普查工作人员往返奔波于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街巷市场、河流水道等场所,从事着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甘肃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后完成了清查建库、入户调查、信息采集、宣传培训、数据入网合库、污染物产排放量核算、数据汇总审核、水平活动情况对比、质量核查评估、数据结果核定上报、档案规范整理、普查验收、公报发布等重点工作。

甘肃省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省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府分管普查工作的领导通过重要文件批示、重要会议指示,多次对全省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进行部署推进。

甘肃省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武全面部署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定期听取专题汇报、作出批示指示,多次强调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摸清全省生态环境家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普查数据价值,拓展普查成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切切实实将普查成果开发应用好,为“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支撑。

甘肃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闫子江紧抓落实,在每一个普查关键节点、每一次重点工作开展期间,指导全省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全省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作为牵头单位,切实发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分阶段组织召开全省及片区普查工作部署会、工作调度推进会、领导小组联席会和工作协调会,有效保障了全省普查工作的整体有序实施。

目前,普查前期准备、全面普查阶段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普查数据定库目标有效实现,普查整体工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果应用和动态更新调查等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和收尾。

普查成果出炉,形成各类污染源统一数据库

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省统计局、省农业农村厅等16个单位和部门联合开展了甘肃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期间对省内有污染排放的3万多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取了全省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

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了全省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2017年年底,全省各类污染源数量为33561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9574个、生活源1928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4220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382个、以行政区为单位的普查对象数量102个。建立了甘肃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一数据库,共形成了1600余张数据库表、4500余个数据字段、2500余万条数据记录,形成了全省污染源普查“一张图”。

强化专业力量,对五大类污染源开展普查

与2007年..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比,二污普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技术要求高、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要求,二污普主要对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五大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普查,不但要摸清各类污染源的主要原辅料使用、生产工艺、治污设施运行等基本情况,还要掌握其结构、分布和污染物产生、排放等情况。污染源普查涉及的部门和普查对象众多,所需的专业性也很强。

在国家普查办的有力指导下,甘肃省各级各地区高度重视、细致安排、有序组织、积极行动,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准备和全面保障,制定印发普查实施方案,明确普查目标内容、步骤分工和时点要求,按照标准要求选聘污染源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8013人,引入第三方技术机构93家,强化普查专业力量,弥补技术薄弱短板。

同时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报请国家普查办确定永昌县、陇西县和灵台县分别作为国家普查综合试点、省级生活源普查试点和省级农业源普查试点地区,完成先行先试、经验推广等试点任务。

专人专责,全面提升普查业务水平

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全面提升普查人员和普查机构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水平是保证又快又好完成普查工作的关键。

针对普查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和要求,甘肃省普查办分批次、分对象、分专题举办了22期培训班,对全省各级普查业务负责人、师资力量和技术骨干人员开展了7000余人(次)的集中培训,系统讲解普查各阶段工作的实施内容、规定要求、步骤流程、技术方法和要点细则等。各市县级普查机构同步开展了普查技术培训,有效实现全省各级普查人员全覆盖。

三年三阶段,全面普查定库

2018年12月,甘肃省全面完成普查报表数据的专网上报任务,并按照国家普查时点要求,于2019年3月完成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入网合库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污染源基本单位名录比对核实和增补工作,对不同来源数据的120821个对象与普查基本单位名录进行逐项比对、梳理和核实,.终确定对305个对象进行普查数据信息补充入库。集中各级普查机构力量,于2019年6月全面完成五类污染源32024个普查对象的污染物产排放量核算工作。2019年7月~9月,在全面完成国家普查办反馈问题核实整改的工作基础上,及时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联合开展4轮次普查数据集中审核与核实整改工作。

多措并举,有效实现普查数据审核提质

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18年6月以来,甘肃省组织开展省级现场督查、技术指导和驻点帮扶10余次,督导范围覆盖省内所有市州和县区,扎实做好了普查各阶段现场督导和质量核查工作。全省始终将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作为工作主线,采取多样化方式和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普查数据审核提质工作。

一方面,针对国家普查办反馈的26个批次29442条集中审核结果,进行全面梳理分类,下发相关市州,组织开展查证核实和问题整改。另一方面,集中抽调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的40余名省级普查指导员和技术骨干,联合开展普查数据审核和质量控制工作,省级审核下发整改结果53886条。在国家普查办对各省污染源普查的质量核查中,甘肃省以优异的表现通过了国家核查,成绩位居全国前列。

深度开发,有力推进普查成果转化

自2019年起,甘肃省已根据二污普数据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工业源废水废气、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污染减排、环境风险源等方面开展成果应用研究30余项。其中,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污染排放现状分析报告》,为摸清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底数及污染现状,以及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等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普查公报发布后,省普查办及时启动“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项目”,围绕“新形势下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对策”“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对策”“重点产废企业固废全过程污染防治管理机制”以及“甘肃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优化对策”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全方位探索甘肃省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

通过定量化研究工作,实现全省二污普数据成果的深度开发利用,为甘肃省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十四五”环境保护规划、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提供了坚实而全面的数据基础、技术支撑和意见指导。

甘肃省通过三年多的普查工作,不仅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到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更可以利用普查数据去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产排污的区域、行业等一系列特征,准确判断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引导生态环境管理逐渐向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